第139章 139人不狠,如何能站得稳?_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
笔趣阁 >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> 第139章 139人不狠,如何能站得稳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39章 139人不狠,如何能站得稳?

  第139章139人不狠,如何能站得稳?

  王布犁父子吃过早饭,再次洗了个澡。

  同朱标尽量消毒后,这才进了房间给何文辉诊治。

  王神医摸着脉象,又看着伤口:

  “天气炎热,伤口容易有热毒,还需多备冰块降温,然后勤换药才行。”

  朱标当即表示要把皇宫储藏的冰块都拿来,尽量让房间的温度变低。

  “伤口周遭也要勤一点擦擦,不要让汗流进伤口处,免得感染,另外不要动,一直躺着最好。”

  王布犁也提了一嘴。

  在他看来这个手术是成功的。

  因为何文辉没在手术过程当中大出血死喽!

  现在他也没有发高烧。

  那后面就好办多了。

  不得不说他爹的手还稳的。

  尽管何文辉肚子上的切口比后世治疗大多了,但王布犁认为何文辉的运气真不错。

  “神医!”

  何环虽然饿的不行,可眼里发着光,跪在地上:

  “多谢神医救我爹的性命。”

  他也明白最难的那一关过去了。

  只要他爹伤口不发热毒,这条命算是保住了。

  朱标也暗暗攥着拳头。

  这种病王布犁都能治好,仙境当中一定还有治别的绝症的办法。

  王布犁先是让老爹受了这个礼,才把何环拉起来:

  “好好照顾你爹才是正事,现在道谢为时过早。”

  何环听着王布犁的语气依旧冷酷的语气,只得重重的点头。

  “好生照顾你爹,另外屋内排泄完立即拿出去,你也要勤洗澡,不要衣不解带的照顾,三日后,老夫再来复诊。”

  王神医叮嘱了一句,便跟着儿子回家去了。

  何家主母亲自礼送出门,平安亲自赶马车送父子俩回家。

  朱标在选择在何家再多待一会坐镇。

  马车上。

  王神医摸着胡须道:“儿啊,此事伱不该揽在自己的身上。”

  “爹,我知道的,反正何佥事不开膛破肚,也是死人了。

  不如拿来给您练手,省的总是找不到案例。”

  大百京医院的医生医术好,甚至连国外都比不过,那也是靠着大量的病例作为支撑。

  有足够多的病人样本给他们练手,想要技艺不精湛都难。

  无他,为手熟尔。

  王布犁知道他家老父亲是个喜欢钻研医术的。

  故而也同他爹聊过,否则也不会准备这么一套东西。

  “感觉如何?”

  “还行,就是太累了。”

  王神医对于自己这一次开刀手术非常满意。

  从猪到人,积累了很大的经验。

  给猪整,活不活都无所谓。

  至少通过这次案例,王神医觉得下一次用不着把刀口开的那么大了。

  “今天先在家休息,明天再去药铺。”

  “嗯,我回去得把昨日心得记下来,若是何佥事能活,那肠痈就有法子治疗了,也算是给后来学医人提供一个思路,病患至少不用等死了。”

  王布犁听着自家老爹的话,不得不说医者仁心的话,在一些干久了人身上确实有着极大的体现。

  “何佥事要是能活下来,只能说他身体底子好,再加上家里条件好。

  寻常百姓若是患上这种病,怕是没有那么好的条件。”

  王神医闻言也只是点头。

  寻常百姓得了小病能硬扛就扛过去,哪有余钱问诊吃药呢?

  得了大病,那就是等死的结果。

  或者提前结束自己的性命,免得拖累家人。

  父子二人便沉默了。

  皇宫内。

  朱元璋听着儿子的亲自汇报。

  他对于开膛破肚这种治疗办法,也实在是难以接受。

  真让王布犁他爹同华佗一样,给曹操脑瓜子开口子的那种治疗办法,朱元璋也是拒绝的。

  咱不是不相信,就是身为帝王,脑瓜子如何能让旁人给开瓢呢!

  从来都是他砍别人的头,如何能让别人砍自己的头,即使那个人是郎中爷不行。

  “道舍如何了?”

  “说疼,又说饿的不行。”

  朱元璋脸上出现错愕之色,紧接着就冒出来这病兴许就能好的念头。

  因为饿,是好事。

  朱标摇摇头道:“可是王布犁说了,除了给他喂蜂蜜糖水之外,其余的饭菜就别吃了。

  文辉哥还得抗三天呢,而且出恭也不要用力,免得刀口崩开。”

  “饿,那道舍,他就不容易死了。”

  朱元璋认为一个人能吃得下去饭,或者说想饭吃,他就容易活着!

  可以说当年朱元璋讨饭的时候嘴应该挺甜的,也会说什么莲花落之类的吉祥话。

  否则要不到饭,他早就该饿死在路边了。

  “相比于丢掉性命,丢掉十斤肉,咱相信道舍是能接受的。”

  朱元璋对于王布犁的这种医治法子,从心底里依旧是接受不了的。

  他可以接受在战场上,被敌人砍破他的肚子。

  但无法接受一个医生开膛破肚,从他肚子割掉坏肉,再取出来。

  这种医术过于冒险。

  “爹,你说这是不是王布犁在仙境当中学的?”

  “不像。”

  朱元璋听着王布犁举得华佗的例子,也明白以前也有华佗那种敢在患者身上动刀子的狠人郎中。

  但这样的人是少数,无论是患者还是郎中,都不愿意轻易冒险。

  成了,那就万事皆好。

  不成,你兴许就得摊上人命官司。

  “咱猜测这应该是老王家正经八本的家传医学,只不过治法过于骇人。

  实在是不好拿出来给人治病,就跟乡下土郎中一样,总有一两个拿手治病绝活的。”

  朱元璋的这番说辞,朱标也是颔首。

  大抵是这般。

  仙境当中,凡人真要生病了,仙人也不可能是开刀吧。

  不得整个小法术一下子就无痛去病了,不至于让何文辉受这么大的罪。

  朱元璋确实想起来在仙境当中,无论是自己的妹子还是儿子去世的时候,王布犁都在病床前等待。

  大抵是咱叫他进宫来瞧瞧还有没有救。

  他都没法子了,那就更不用说旁人了。

  朱元璋对于王布犁在仙境当中只知道玩乐的行为,从内心深处其实是很满意的。

  因为王布犁很年轻,他又有如此大的机缘,是非常容易威胁到他的皇权统治。

  老朱是一个高度敏感之人。

  任何有威胁他皇权的人,都要想法子碾死。

  以至于让他颁发的丹书铁券成了笑话。

  从他与王布犁接触当中,朱元璋就能感觉出来。

  此人虽然有聪明才智,但过于懒散,在县衙当中也只想着混日子。

  而且有些事情,你不主动问他,他是懒得说的。

  颇有一些老朱印象当中那种道人的意境,你爱信不信,不影响道爷我修仙就行。

  对于何文辉要病死的事情,也是朱元璋借机对王布犁的一次试探。

  王布犁倒是好心肠,没有袖手旁观,一点都不狠心。

  这种人是成不了大事的。

  人不狠,如何能站得稳?

  虽然王布犁提出的治疗手法过于凶狠,但那是他们老王家祖传之法,跟他没什么关系。

  有些事的思考,都是老朱自己的想法,他才不会告诉儿子。

  朱标对他爹的说法是信了的:“若是王布犁能够在仙境当中学得几手医术,将来我大明某地患了瘟疫,定能够少死些人。”

  对于儿子的话,朱元璋是表示赞同的。

  但在他的内心深处,绝不能把王布犁放在危险的位置上去。

  他能够借助王布犁进入仙境窥探大明的未来,自是要以此为契机,让大明的统治更好的延续下去才是朱元璋最重要的目的。

  至于其余的,什么百姓啦,医术啦,全都往后排。

  朱元璋自己个愿意担当一个杀人不手软的名头,在这一点上,他还是愿意维护儿子好名声的。

  “我还是与娘说一说,省的她过于担心。”

  “好,待到王布犁他爹给道舍复诊之后,咱在听医嘱的话,是否要去看他,咱估摸是害怕咱把脏东西带进房间里去,让道舍染上热毒。”

  可别好不容易必死的病给救回来了,结果因为探望的人太多,伤口发脓又给他送进棺材里去了。

  “爹你放心,我已经特意叮嘱过了,无论是谁,都不能去打扰文辉哥养病。”

  “好,这件事做的对。”

  朱元璋认为王家父子几次三番的叮嘱,那定然不是小事。

  他一个行军打仗之人,自然知道士卒若是害了热毒,那只能等死了。

  马皇后听着朱标的诉说,眼泪也是留下来了。

  何文辉糟了这么大的罪。

  朱明秀听着太子哥哥说着王布犁提供的治疗法子,也是忍不住打了个颤。

  “咱的亲家公,想必也是耗费了极大的心神,等道舍病愈后,标儿可得去亲自探望。”

  朱标也是颔首,王布犁他爹操刀,出来之后就已经要晕倒了。

  这种治疗办法,稍有不慎,便会使人当场而亡,可见是多么的耗费心神。

  在家的李善长倒是没有接到王布犁父子俩治病的消息,而是老朱给他来了圣旨。

  鉴于他用实际行动做出了表率,便让他与曹国公李文忠一起主持三处事务,依旧要作为修建道路的主要负责人。

  因为老朱调这两个人回来是为了改变朝中纪律非常差的缘故。

  同时也是为了完善驿站,去让李善长发挥余热。

  待到传旨的太监走后,李善长又教育儿子:“瞧瞧,陛下这是满意咱们父子两个的所作所为。”

  李琪:???

  “爹,咱们两个做什么了?”

  “朽木不可雕也。”

  李善长被儿子的一句话给搞得,立即就没有什么言传身教的心思了。

  他简直是没救了,当个富贵闲散人也不错。

  至少不会给家里惹祸。

  临安公主见自己的夫婿闷闷不乐的回来,遂询问是何事?

  “陛下又提拔了爹,爹很高兴,可我问他为何高兴,爹说我朽木不可雕也。”

  听着李琪的回答,临安公主也坐在一旁,不明白自己老公公的话里的意思。

  毕竟按照他爹的话而言,韩国公的聪慧岂是他人能猜得透的!

  李善长手里拿着圣旨,自是知道自己迈对了步子,至少不用再回老家去了,而是在京师附近办差,而且还同李文忠搭伙,那就更有机会再次迈向权力的中心了。

  先前几乎已经燃灭的小火花,又一次在李善长的心中重新燃起来了。

  等王布犁父子下车之后,平安颇为恭敬的扶着王神医。

  这说一句妙手回春实在不是吹嘘的。

  对于这个老郎中的医术,为了救人把自己都熬的晕厥了,可得好好补一补。

  平安打定主意,回家之后把打辽东的战利品辽参都给送来。

  无论如何,也是救了他义兄的性命,合该补补。

  一家人都迎出来,询问到底怎么回是。

  王布犁先是把他爹送进书房,向母亲等人说爹要写医术心得了,咱都不要高声语了,都去后院他给大家说一说。

  一家人听着王布犁说自家老爹救了人,而且是拿人开刀后,更是大惊失色。

  三弟王桂丁确实知道他爹有那么一个药箱子,就是给猪开膛破肚的,他还观摩过。

  不过爹说先让他学习药理,这种动刀子的手艺,还得等他再长过十岁,手才会稳。

  “爹与我说过这种医治手法,是压箱底的手艺,轻易不会拿出来用的。”

  一家人听着老三王桂丁的话,也就没说什么了。

  老三是家里指定的医学传人,这种手艺自然不会瞒着他。

  平安听到这话,更是感动。

  文辉哥是赚到了,若是陛下给王布犁赐婚,他怕是已然没了性命,谁敢给他医治啊?

  那些御医也都束手无策。

  “待到文辉哥病好后,咱必定同他一起来给王神医磕头,答谢救命之恩。”

  “三分治,七分养。”老三王桂丁自幼跟着老爹学习医术:“病人还需好好养着,否则即便是病好了,也会留下什么病症。”

  其实就是后遗症的意思,王布犁明白。

  “多谢小郎中叮嘱,在下记住了。”

  平安认真的行礼,倒是让王桂丁有些脸红,他这属于第一次发话。

  而且还没有出师的,根本就没有机会给人独自看病。

  王桂丁只是跟在他爹身边,帮忙切脉,拿病人练手回答王神医的问题,理论同实践相结合。

  “哈哈哈。”大哥王贯众揉了揉三弟的脑袋:“今后咱们家的医术传承就靠老三了。”

  众人又聊了一会,才送别平安。

  王布犁靠在竹椅上休息,随手救了一个人的性命,这让他感到有些得意以及满足。

  咱果然是心善,见不得死人呐。

  此时王布犁发出这种感概,完全记不起来就再几日前,他作为监斩官看了许多人被砍脑袋。

  那些脑袋都被插在路上,成为宋典史上任的指引。

  宋典史接到圣旨的时候有些发懵。

  他一个从九品的典史,何德何能有圣旨啊!

  纵然是县衙最大的正六品知县吴卫都没有接过圣旨。

  这是第一次。

  但里面的内容还不是他的。

  好在是上面又提了把王布犁定为江宁县典史。

  这就完全说得过去了。

  原来是老丈人给女婿下了圣旨。

  可王布犁不在,传旨的太监也并不在意,而是把圣旨交给了宋典史。

  恭喜他连升三级,这可是在大明极为少见的。

  陛下希望他去了句容县之后,能够好好干,一改以前家家户户造假钞的恶习。

  宋典史感动的涕泗横流,恨不得再上战场给朱元璋拼命去,自是连连应声。

  然后便不做停留的回去复命了。

  众人这才从地上爬起来,一旁摆着的香案上的香还没有燃尽。

  吴卫抬着链子,看了看圣旨,他万万没有料到,王布犁竟然只是从一个县衙小吏,成了从九品的典史。

  放在外边,也是不入流的杂职,可是在京师内就是官了。

  吴卫总觉得按照陛下的脾气,必然会给王布犁高升,毕竟李善长的长子李琪可就是几品官。

  刑房第一狗腿温客觉得有些不可思议,咱老大怎么就成了最末等的典史。

  在他的理解当中,怎么都得一步登天了。

  从典吏到典史,除了知县以及县丞主簿之外,大多人都羡慕王布犁。

  许多人一辈子都无法从吏员到官员的。

  宋典史请吴卫把圣旨还给他,这东西他还留着传家呢。

  吴卫见宋典史小心翼翼的把圣旨揣进怀里,连忙道:“最好找个好盒子包起来,莫要让你身上的汗给沾到了。”

  “对对对。”宋典史喜笑颜开的,脸上的泪还没流干:“吴老爷说的对,我这就去找个上好的盒子。”

  然后一溜烟的跑了。

  咱宋典史今后也是宋县丞了,县衙的二把手呢,正八品!

  有了王老弟这层关系,咱将来定然不会在正八品待一辈子的。

  最近一直派来监视王布犁的蒋环,也显得无所事事。

  他知道王布犁会入陛下的眼,今后前途不可限量,可他也没想到陛下没给他升太高的官。

  难不成是在锻炼他?

  县衙里的不少人都觉得,王布犁虽说是大明第一位平民驸马,可他是不是有点不受天子的喜欢呐,所以才给他升了个如此品级低的官。

  蒋环摇摇头,他要是能猜透天子的心思,就不会在这一线干谍子的活了。

  不过县衙内很快就有回过味来的,王布犁是个有气运之人,多跟他亲近准保没错。

  不信你看跟他称兄道弟的宋典史,连升三级。

  连知县老爷的脚铐也都去掉了。

  “吴老爷,咱的新典史什么时候来上任呐?”

  “对啊,这不得摆几桌庆祝庆祝。”

  吴卫抬着自己的手铐,你们问我,我问谁去?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65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65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